今晚的U22国足比赛,让不少球迷看得是一肚子火。面对公认实力较弱的东帝汶,小伙子们不仅没能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,反倒踢得磕磕绊绊,直到上半场快结束时才由拜合拉木和王钰栋连进两球,勉强拿下比赛。本以为是一场轻松的胜利,结果却踢得如此艰难,赛后不少媒体人和球迷都在讨论:到底是什么原因,让U22国足在这场比赛中表现得如此失常?
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主教练安东尼奥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。前国脚徐阳在赛后直言,教练对东帝汶这个对手的实力判断明显出现了偏差。从比赛过程来看,U22国足的战术安排和实际执行之间似乎脱节,球员在场上显得有些迷茫,不知道该怎么踢,也不知道该打什么节奏。作为主教练,安东尼奥显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,也没能给球员传递出清晰明确的战术意图,导致全队上下踢得都不在状态。
除此之外,首发阵容的安排也引发了争议。比如让向余望担任中锋,这个选择就值得商榷。徐阳分析指出,向余望并不是那种能够作为支点、为队友创造空间的类型,他更像是一名“偷猎者”,擅长自己寻找机会射门得分。但在这种需要拉开空间、利用速度冲击对方防线的比赛中,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在禁区内拿住球、做支点的球员,那么像王钰栋这些以速度见长的球员,就很难发挥出他们的优势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整场比赛看下来,我们的边路传中不少,但真正形成威胁的却寥寥无几,这与中锋类型与战术不匹配有着直接关系。
当然,如果只谈教练和战术,那还不足以解释全部问题。因为还有一个“坑”,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——那就是比赛场地的草皮状况,简直可以用“灾难”来形容。
比赛是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进行的,这本该是一个条件不错的专业球场,但没想到,连续几天的降雨让这里的草皮彻底“扛不住”了。据现场记者陈永透露,由于连下五天雨,草皮已经有点撑不住,变得非常松软。而到了比赛场上,这种松软带来的影响直接反映在了比赛过程中。
球在场上弹跳不规则,经常出现诡异的路线,让球员根本判断不准。更夸张的是,草皮不仅软,还坑坑洼洼,有些地方甚至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坑,球在上面滚动速度极慢,传接球变得异常困难。边路突击手王钰栋在开场后的一次一对一突破中,就因为草皮太软,完全趟不起来,错失了一次绝佳机会。宋承良在解说中也忍不住吐槽:“这场地今天真的不行啊,草皮老翻起来,走球速度特别慢,球员根本带不起来。”而朱艺更是直接质疑:“这球场不是新建的吗?草皮是啥时候铺的,怎么一踩一个坑?”
其实,草皮问题在足球比赛中并不少见,但像这次这样严重,直接影响到比赛节奏和球员发挥的,确实不多见。要知道,足球是一项对场地要求极高的运动,草皮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球的运行轨迹、球员的传球精准度以及整体的比赛流畅度。当场地坑洼不平、草皮过软时,不仅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,还容易导致球员受伤。更重要的是,它会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,让原本可以打出来的技战术完全施展不出来。
回顾整场比赛,U22国足虽然最终赢下了比赛,但赢得并不轻松,过程也远没有达到预期。主教练的战术安排和临场调整不到位,首发阵容的选择存在争议,再加上场地草皮状况糟糕,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,让小伙子们的发挥大打折扣。
对于年轻球员来说,这样的比赛环境无疑是一种挑战,也是一种考验。但作为教练团队和管理方,理应提前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,做好充分准备,而不是让球员去适应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“坑”。尤其是像U22这样的国字号梯队比赛,更应该在场地、保障等细节上下足功夫,让球员在一个公平、合理的环境中去展示自己的能力。